机械网-铁矿石:又到一年谈判时

铁矿石涨价已成定局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刺激了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钢铁产量到达41878万吨,相当于日、美、俄、韩、德、印6国总和,中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进口国和钢铁出口国。这直接带动了全球铁矿石价格的狂涨。
总结以往的几次谈判经验,许多人发现,2005年铁矿石价格之所以暴涨71.5%,完全是由于中国对铁矿石需求的突然上升,而2006年,钢铁行业需求仍然旺盛,这两次谈判,都处于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因此中国企业虽然在谈判中费尽周折,终究还是未能取得更低的“中国价格”。
2006年谈判时情况产生变化。由于宏观调控,2006年许多钢铁企业亏损,由于预计钢铁行业产能将降落,因此2007年谈判铁矿石价格仅上涨9.5%。
而今年谈判面临的局面和铁矿石价格暴涨的2005年10分类似,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表示:“95%的钢铁企业都赚钱,很多企业都疯狂了,抢着购买铁矿石生产。”
最重要的是,宝钢代表的参与谈判的16家钢铁企业只占国内钢铁产能的44%,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游离在谈判以外。这些现存的上千家中小型钢铁企业纷纭从印度等地购买铁矿石现货,而印度矿主通常不与中国企业签订长时间协议,致使现货价格极易被拉升,同时国内众多的铁矿石贸易公司,通过不断倒手投机赚取差价,更使价格难以控制,而现货价格的波动自然为谈判中合同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
谈判情势不容乐观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直接转化成了中国企业的本钱压力,从2005年开始,国内开始呼吁中国企业增加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禁止铁矿石价格的继续上涨。但铁矿石谈判已是他人定好规则的游戏,数10年来,每到10月,世界3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便与日本新日铁、德国阿赛洛和韩国浦项制铁等主要钢铁企业就下1年铁矿石价格展开谈判,而中国上千家钢铁企业则被动接受这些企业谈定的价格。
2004年开始,中国首次参加国际铁矿石谈判。2006年宝钢代表中国1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与3大巨头谈判,第1次获得了首发定价权,达成了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涨9.5%的协议,涨幅比前两年明显下降。这仿佛是1个好的开始。在2007年10月开始的下1年度铁矿石谈判中,禁止铁矿石价格的进1步上涨仍然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强烈欲望。
但今年中国钢铁企业面对的谈判情势却不容乐观。2006年底,高盛和瑞银等分析机构还曾预计2007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回落,摩根大通乃至预计价格下跌10%。但它们明显低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钢铁的需求,2007年铁矿石现货价格依然连续上涨,几大钢铁企业铁矿石供应纷纭告急,这给2008年铁矿石谈判打上了重重的“涨价标签”。
瑞士信贷的1份报告预测,2008年铁矿石长时间供应合同价格最少会上涨25%,美林预测的涨幅更超过30%。至于铁矿石谈判的对手1方癫痫是什么,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的胃口则提得更高,打算将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50%。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表示,在明显的需求紧张和高昂的现货价格眼前,1切谈判的技能、策略和艺术可能都是徒劳,2008年谈判的难度将是空前的。
负责铁矿石谈判的中方代表宝钢股分副总诸俊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铁矿石价格不该再涨了。”诸俊生明显正面临着巨大压力,但如何才能让铁矿石不涨价?
铁矿石价格何以坚挺
而另外一方面,中国钢铁企业强烈的出口冲动和海运费大幅上涨也支持着铁矿石价格的上涨。
10月8日,欧洲钢铁联合会宣布,欧洲钢铁生产商将向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钢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据英国钢铁统计局(ISSB)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从中国进口的4种钢材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400%至500%。不管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能否终究成立,它最少说明了1个事实,中国钢铁企业正试图生产更多钢铁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陈先文表示,今年上半年钢铁出口增加很快,1-8月共出口钢材4091.26万吨。而且他发现,今年1-8月铁矿石进口的增加量,与同期钢铁出口的增加量相当,“这说明新增加的铁矿石进口量几近全部用来出口”。
中国钢铁企业的出口需求使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扬,上半年,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每吨74.64美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13.23美元。7月末,较低品位的印度铁矿石现货到岸价也到达115美元/吨,比月初上涨12%-13%。
促使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海运费。9月10日,巴西图巴朗至中国北仑的铁矿石海运费为71.62美元/吨;西澳至中国北仑的海运费为27.58美元/吨,涨幅分别为112.9%和74.89%。目前,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最高到达了76美元/吨,到达了历史上的最高价位,且看不出丝毫回落迹象,这意味着运输1吨铁矿石的价格比1吨铁矿石本身还要高。
过去几10年,在铁矿石谈判中,供应商1直以离岸价与钢铁企业签订合同癫痫能喝牛奶吗。但由于海运费的增长,今年9月,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家企业提出了以到岸价作为铁矿石谈判基准价的要求。如果这1主张实现,则意味着未来包括运费的铁矿石价格还将大幅度上涨。
造船本钱上升固然是运费上涨的缘由,但人为炒作则是更重要的因素。另外,中国虽是航运大国,但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气力薄弱,铁矿石运输市场已被几家国际大型航运公司所把持,中国巨大的运输量并没有转化成为运费方面的议价能力。
中澳铁矿石谈判堕入僵局
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代表宝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正在上海进行的铁矿石谈判目前堕入僵局。1位参与谈判内部人士流露,由于澳矿商坚持明年铁矿石以“到岸价”结算,而中方立场仍“按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构成的基本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导致谈判没法进行。
今年海运费价格普遍上涨,巴西与澳大利亚至中国航线的海运价差,使得澳大利亚矿商提出,希望以到岸价格对2008年的铁矿石进行交易,以期从海运收入中再分1杯羹。
但是该提法却遭到了中方代表们的强烈反对。“不做到岸价谈判、不做现货价谈判。”中方谈判代表已表明立场。中钢协秘书长罗冰生之前也表态,铁矿石海运贸易已构成了国际惯例,双方以离岸价为合同价谈判,双方签订的价格协议为当年的海运贸易公然价,这1价格以长时间协议为主,不做现货贸易。
如今铁矿石和运费价格的上涨使人不由叹息当初中国企业的短视。在200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的好日子。当时,铁矿石是绝对的买方市场,价格便宜,为了促进中国企业购买,国外3大巨头乃至给予回扣,但当时大部份中国钢铁企业只盯住了处于低位的铁矿石现货价格,选择直接从现货市场购买,而不是与国际供应商签署长时间供货合同,一样,当时运费价格低迷,巴西航线只有4美元/吨,很多航运企业都亏损,但也很少有企业与船东签订长时间协议,只是做现货运输。
如今供求关系完全逆转,铁矿石成为卖方市场,只有宝钢等少数几家签署太长期协议的企业能够规避现货价格的风险,陈先文就此总结:“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产品,还是要讲求长远战略,而不是做1锤子买卖。”
国际市场难觅同盟军
从2000年开始,国际铁矿业进行了大范围吞并和收购,构成了CVRD、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3分天下的格局。铁矿石供应事实上被垄断,这强化了卖方市场的卖方地位。加上国外相当1部份钢厂积极参股铁矿,又减弱了买方气力,强化了卖方气力。比如,去年日本新日铁之所以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每吨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协议,就是由于日本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参股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成为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
两个突围方向
普遍认为,中方或许只有两个突围方向:加强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和限制钢铁出口。
因此,增强中国企业在谈判中的地位,抑制铁矿石价格的过快增长,重要在于行业整体的秩序如何,和如何公道计划未来的产能增长。
事实上,国家主管部门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05年国家颁布了《钢铁产业政策》,国内钢铁产业的整合已势在必行,宝钢收购81钢铁,武钢收购昆明钢铁,国内钢铁的集中度有所增加。
除整理钢铁行业、增加行业集中度,限制出口则是近期可以见效的方法。今年5月,国家取消了钢坯的出口退税,<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铁矿石:又到1年谈判时